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2009.10.22上課日記

今天不知為甚麼,心情比較low。上課彈的不起勁,紅字一堆。

  • 哈農(略)
  • 巴洛克鋼琴集1
    No. 22 La Joyeuse (J. P. Rameau):沒過。樂句不夠明顯,下行漸弱要做出來。
  • 布爾格彌勒18首練習曲
    No. 13 暴風雨:沒過。繼續努力。
    No. 16 別離:竟然第一次驗收就過了,今天少數令人欣慰的一首曲子。
  • 蕭邦鋼琴名曲集
    e小調圓舞曲:沒過,這首要修的地方還很多。1) 連續三個小節的七度音程裝飾音,高音的斷奏要輕快,像敲三角鐵;2) 連續二個八度音程上去又回來的樂段,每段上去開始的第一個音要突出;3) 許多隱藏在相鄰樂句中逐一上行或下行的音(不太會形容,有點像頑固低音那種意思),心裡要彈出來;4) 老師幫我分了七個段落,反復交待一定要分段練習,每天只能練一兩段,因為這首變化很多。
    升c小調圓舞曲:繼續練習。1) 指法要按照老師的要求;2) 第四、五小節右手這種附點的節奏要果斷;3) 第二段那些連續的八分音符,每小節前三個音四、五指要抬起來彈清楚;4) 中間那段降D大調,右手旋律要歌唱。
  • 小奏鳴曲集1
    第18首Bach Präludium C dur:通過。譜上有說明,古諾拿這首巴哈的曲子當作Ave Maria的伴奏。今天老師拿出一本譜,在高音部彈著古諾Ave Maria的主旋律,和我一起合奏。好聽好聽!沒想到這首巴哈的平均律第一號前奏曲加上Ave Maria主旋律之後,如此莊嚴聖潔。
  • 奏鳴曲集1
    第1首Haydn Sonata in C第一樂章:繼續努力。其實這二個星期,忙著練新曲子,事情又多,這首幾乎沒碰,沒通過是理所當然的。迴音(躺著的S)譜上的註解是彈五個音,老師要我改成彈四個音。
新功課:
  • 布爾格彌勒18首練習曲:No. 17 進行曲
  • 小奏鳴曲集1:第3首Kuhlau

舊功課:

  • 巴洛克鋼琴集1:No. 21 Prelude (H. Purcell)
  • 小奏鳴曲集1:第12首Clementi Op. 36 No. 6第二樂章 (?)

因為練習不夠充份,上課有些心虛。這次新功課比較少,好好練習,希望下次上課彈得心安理得。加油!

9 則留言:

  1. 請問你上課時間是一個小時嗎?
    通常我同時進行的曲子不會超過3首,每一首還分段練.上課時,常常3面譜就要花去20到30分鐘修,所以一堂課少則70分鐘,多則90分鐘.

    建議多聽CD.youtube上有很多蕭邦的作品,多聽多學習,汲取各家精華.就蕭邦作品來說,我最常找的版本是Zimerman 和 Horowitz,其他還有李雲迪..紀辛..阿胥肯納吉..等等.

    請問你的老師有提過陶曼技巧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一開始我的課是一小時,後來發現時間根本不夠,就改成二小時。

    聽各家的錄音確實有用,謝謝你的建議!通常我等曲子已經練到很熟了,才會開始聽別人的錄音。

    我沒聽過陶曼技巧欸。到目前為止,我對這個老師還蠻有信心的,基礎的東西會講、會要求,彈奏中的問題(詮釋、音色、觸鍵、樂句、情感……)也能很快給我指出來並修正。所以除了偶爾提出想彈的曲子,她教甚麼我就學甚麼,照單全收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嗯!我和你相反耶!大多時候我會先找youtube來聽,尤其是練自己沒有聽過的曲子時.先聽別人的錄音各有利弊:好處是比較快進入曲境,旋律一熟,練起來比較快,也比較不會練成壞習慣,以後還要花時間再修正;壞處是會缺乏創造力,也就是說,沒有個人特色.
    有此一說:在台灣,學古典音樂都是在模仿,和名家不一樣,好像就有走味的感覺.

    看你的上課日記,有些地方是可以用陶曼技巧去修,當然也不是絕對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一個星期可以練這麼多超高技巧的曲子,怎麼培養出這麼好的實力呢??

    回覆刪除
  5. To myfamily:

    我也是擔心先聽別人的錄音,會有先入為主的問題,所以練熟之前暫時不聽。老師對曲子有她自己的詮釋,既然給她教了,最後還是得照她的方法彈。(何況作曲家當初只留下譜,並沒有留下錄音。)至於不同的派別、技巧,因為各家之間差異頗大,一個彈了一、二十年鋼琴的老師,都有一套固定的系統了,不可能說改就改。要嘛換老師砍掉重練,要嘛只能信任目前的老師。這是我的看法啦!不過還是謝謝你建議的陶曼技巧。

    To sweet_maggie:

    欸,你這樣說我會不好意思。第一,我是二個星期上一次課,所以這些曲子是半個月的進度。第二,現在曲子有點多,每天如果沒練二、三個小時根本彈不完,所以我也有些吃不消,也許該和老師商量調整一下份量。最後,我的實力沒有很好啦,真的。最多只能說在有小孩的爸爸裡面,比較認真一些。(但若按照這種進度再練個二年,應該會有些成績。)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我的偏好跟Arthur接近,我認為自己看著譜慢慢摸索出來的東西,意義或許更大些,可以有機會思考為何要這樣,為何不那樣。當然,繳成績有時限壓力的科班學生大概比較沒機會這樣慢慢摸吧!搞不好這是我們這種成人習琴的世界的特權,哇哈。
    我試過讓十歲以下的孩子自己思考曲子該怎麼彈,沒甚麼成果,或許她的前任老師的教法也繼續在影響,總之結論是,她應該覺得我這個老師很怪~~

    回覆刪除
  7. 「我這個老師」……Avon你有當老師?

    回覆刪除
  8. 嗯,我教過朋友的孩子。但我的教法應該是太"啟發"了,孩子理解不來,哈哈。不過,或許換個比較有主見的孩子就行得通。但我比較喜歡彈琴,不熱衷教琴,沒壓力大概當不成老師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9. 陶曼技巧也是我最近幾個月才接觸的,接觸後,自己是有感覺可以改善自己舊時彈不來或詮釋不出來的音色,的確有比較容易表現.

    當然,既然選了你的老師,就忠於這位老師的教法.像我的老師雖然有講陶曼,但也不全部用陶曼,那是一整套技法,有些技巧用法會因著個人手指或其他特色而有些許調整.(說不定你的老師有用一部份陶曼,但是你不知道)
    (註:我的老師是和東海大學一群教授在研究陶曼)

    其實我很欣賞Avon的教法,小小孩的天馬行空很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喔!可惜我這中年人......

    回覆刪除